九江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是伟大抗洪精神的诞生地。1998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广大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了洪魔,保住了家园,创造了人间奇迹,书写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动人篇章。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深入推进双拥共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抗洪精神在九江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九江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的重要检验标准,作为党政军共同的政治任务来抓。一是做到创建与发展同步谋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发展规划,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目标管理、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和平安建设(综治)考评内容。二是做到市、县、乡三级同步推进。认真落实市县乡三级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专题会商会等制度,推动机构设置到位、人员配备到位、有生力量保障到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军地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做到任务与责任同步压实。每年召开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部署双拥工作,出台年度双拥工作要点,明确全年总体目标、明确各阶段重点安排、明确各单位责任分工、明确各任务完成时限,层层分解目标、压实责任,确保了双拥创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九江作为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是兵源重镇。市委、市政府始终做到人民军队有求必应、有困必帮、有难必解。一是全力支持部队建设。2020年至2022年,市财政投入资金,用于开展双拥工作及支持驻浔部队建设。主动承担“城连共建”,支持西藏边防连队建设。二是组织“赣鄱勇士”全民国防教育竞技大赛、“军事日”等系列活动。2020年防汛期间,紧急启动援军支前工作预案,为驰援部队提供了医疗、住宿、通行、物资等各方面保障。三是全力解决“三后”问题。围绕解决军人“后路”“后院”“后代”之忧,全方位做好军转安置工作,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事业单位,军休干部(士官)全面实行“即交即接”,做到军队、地方和个人“三满意”;多举措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对家属就业推行对口安置,确保应安尽安;提供全市最好的学校供军人子女选择,两年来共有84名军人子女按自己的意愿择校入学。
驻浔部队始终把支援地方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促进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护佑一方平安作出积极贡献。一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决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奔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场”。2020年以来,九江军分区14个团单位共结对挂点帮扶15个贫困村,帮扶产业项目23个,帮助319户贫困户1039人成功脱贫摘帽。二是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驻浔部队始终牢记为民宗旨、心系群众冷暖,常态化开展特困群众走访慰问、失学儿童结对帮扶、送医下乡、送科技下乡、义务献血、义务军训等形式多样的爱民活动。2020年以来,结对帮扶贫困学生136名,上门义诊4000多人次,义务献血1800多人次,义务军训学生6万多人次。三是勇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参与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等应急处突任务,常态化组织城市联勤武装巡逻,协助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在抢险救援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充分发扬拥军传统,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了一批具有九江特色的双拥工作品牌。一是唱响“郑律成杯”军歌大赛。面向全国词曲作者,征集首届“郑律成杯”军歌创作征集大赛原创歌曲64首,在“八一”期间组织颁奖晚会,并现场演绎优秀曲目。二是做优“红星班”国防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建设114个双拥和国防教育特色“红星班”,推动师生参与关爱烈属、参观军营、慰问边海防等双拥主题活动。三是建成全网点拥军邮路。在全省首创“拥军邮路”,把全市240个邮政网点建设成“拥军邮路”服务站,近千名邮政工作人员成为“拥军邮路”政策服务员,上门为全市退役军人、军属等优抚对象提供服务。四是育强社会化拥军组织。全力打造爱国拥军促进会、退役军人企业家协会、“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军人心中有地位”的拥军组织。五是打造集群化拥军联盟。联合500多家企业,提供优先接待、优惠折扣、优质礼遇等拥军服务,并在“赣服通”市双拥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优待目录清单,在主要商业街区等树立双拥示范街(广场)专属地标,打造集群式惠军门店,营造“满怀忠诚讲尊崇,千行百业共拥军”的浓厚氛围。九江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围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传承弘扬伟大抗洪精神,以坚定的行动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铸牢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奋力谱写军地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