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九江各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以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倡导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风。文明,已成为九江乡村精神家园的最美底色。目前,全市共有23个全国文明村镇,91个江西省文明村镇,154个市级文明村镇。
为展示文明村镇创建丰硕成果,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深化拓展,激发各地区各部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即日起,“文明九江”微信公众号特推出“文明村镇”专题栏目,展示我市文明村镇典型,敬请关注。
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小月村位于武蛟乡政府以东3公里处,东临赤湖,北倚长江,瑞码大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秀美乡村·七彩小月”之称。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共有村民431户,1586人,其中党员48人。小月村是“十二五”省级贫困村,并于2017年实现新农村建设全覆盖。 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江西省文明村”“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村”“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江西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江西省农村示范社区”“九江市乡风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0年全省殡葬设施建设管理和丧葬礼俗改革现场推进会在瑞昌市召开,小月村经验做法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 小月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艰苦创业、勇攀高峰、走在前列”的“铁肩膀”精神,坚持传扬好党风、树立好作风、带动好村风、营造好民风。率先在全乡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将全村10个自然村划分责任片区,充分发挥“五老”队伍和无职党员作用,对他们所包片区进行定岗定责,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传,收集、解决村民关心、关注的问题,支部每月对党员履职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并作为年度考核依据,党员的凝聚力、支部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小月村先后投资60余万元对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农家书屋、老年大学、幸福食堂、村民议事亭、便民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全村道路两旁,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示图板、标语随处可见,让村民无时无刻不被传统文化所熏染。开展“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和“铁肩膀式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并结合“党员月月行”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立了以陈光河、陈世发、朱朴志等党员乡贤为代表的“铁肩膀”志愿服务队,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科技助农、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特色活动。小月村母慈子孝、妯娌亲善、邻里互助、民风淳朴的好风气被人们口口相传、津津乐道。 近年来小月村积极探索殡葬改革工作新模式,依山就势对原有散乱墓地进行生态化改造,本着“见林见绿不见墓”的理念,将座立式石碑改成卧式,通过栽种四季花草、绿化乔木等方式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将碑石融入到别致的绿化景观中,通过精心打造,墓地变公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原来的老坟山,现在不仅是“人生后花园”,还是“休闲好去处”。 小月村细屋陈作为“义门陈”的后代,一直以来,大力弘扬“慈孝、忠义、礼和、谦恭、节俭”的家风家训。该村充分发挥“五老”、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带头作用,建立“一会一队一约”工作机制和长效机制(“一会”即红白理事会,“一队”即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一约”即村规民约),制定《红白事章程》,明确婚丧事报备制度和具体操办要求、流程、标准。同时,理事会做到“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回访”,实行德治与自治有机结合。如今,移风易俗工作越来越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正逐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带来了党风正、民风淳,人情少、负担轻的文明新气象。 小月村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武蛟乡万亩油菜这一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旅特色产业。每年三月油菜花旅节期间,可为当地农家乐、移动餐馆等带来3-5万元收入。以村支部为单位入股武蛟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月村支部书记担任董事长,该公司流转核心区土地1000余亩,打造油菜高质高效示范区和特色油料基地,再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回收群众种植的菜籽,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网络直播带货等,村支部每年分红可达5万元,每年为在公司务工村民增收2000-3000元,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积极争取项目,盘活该村20亩商业用地,通过招商引资,为地方集体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争资金64万元,建设完成100千瓦时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10万度以上,不断拓宽脱贫户增收渠道,服务地方小型公益事业发展。
党员示范勇争先
文化生活惠民生
乡风文明润心田
富民强村百业兴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