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牢记自己是红军后代,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不可张狂……”在修水县溪口镇包家庄村,辽宁大学的退休教授刘小平正在为一群青年党员朗读其父刘克之的家书。
2016年,刘小平不远千里,从沈阳回到父亲的故乡修水县,用省吃俭用留下的40万元,与当地政府共同建造了这座“刘克之家风馆”,又名“红军驿站”。每隔一段时间,70多岁的刘小平都会从千里之外的沈阳回到家风馆,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讲述其父刘克之的家风家教故事。“我从沈阳回到父亲的故乡,就是要让父亲那一辈的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要让父亲对我们兄妹的言传身教感染更多的人。”刘小平深情地说道。
家风馆坐落在刘克之的故乡包家庄村,这里红色资源丰富,革命历史厚重,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33名,有轰动湘鄂赣的“气洞惨案”、“红军洞”、兵工厂等红色遗址。2021年,该村成为江西省红色名村,同时被列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是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渤海新闻与传播学院红色创作基地、九江市直机关党员教育基地、修水县党史教育基地。该村在着力打造红色名村的同时,大力弘扬老红军刘克之的良好家风家教,让家风传承与红色教育同频共振,相得益彰。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军介绍,刘克之经历几十年的革命生涯,身经百战,战争结束后,不以功臣自居,在因病不能继续工作的情况下,主动辞去领导职务,并以“红色家书”寄语子女,要牢记自己是红军后代,谦虚谨慎,自食其力,其高尚的革命品格和良好的家风家教值得大家敬重和学习。
这种“双重教育”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自2018年家风馆建成开放以来,接待党员群众近6万人。“在这里听一堂红色党课,再沐浴阵阵清朗家风,‘双重教育’让自己思想境界得到了很大提升!”党员周瑞芝激动地说。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