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娶不起”媳妇到彩礼全免,从传统厚葬到厚养薄葬,从“城市角落”脏乱差到田园山居美乡村……近年来,九江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来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农村优良传统礼俗,抵制各种陈规陋习,按照一县(区)一治理、典型带动、叠加宣传、强化督查等方式打出移风易俗组合拳,利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等手段,因地制“移”地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九江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思想保障和道德支撑。
在竹梯厂做刷漆工的夏金香,进厂前可是个麻将“狂热粉丝”。每天除了接送孙女上下学,她的时间几乎都是在麻将桌上度过的。武宁县鲁溪镇梅颜村位于幕阜山脚下,曾几何时,村民打牌搓麻将“带彩”甚至赌博的陋习在“山沟沟”延续多年,群众精神生活空虚。自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村里先后召开村群众会议、小组会议,村干部上门入户发放宣传单。 在村道德评议会成员一次次地劝说下,夏金香终于被打动,尝试着放下麻将进厂上班。工作后,每个月4000多元稳稳装进口袋里,现在她不但自己再也不打麻将,还经常喊人一起参加村里的文艺活动。今年,她刚被评为村里的道德模范,“没有想到我也会被评为村里的道德模范。”她说,“这个荣誉,对我对周围的人都是个鼓舞。” 风气之渐,往往积习日久。当地要移什么风,易什么俗?自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九江先后印发《九江市倡导移风易俗推进婚丧习俗改革实施方案》《九江市农村“推动移风易俗 促进乡风文明”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各级各单位根据要求,先后出台深化本地区、本单位移风易俗工作内容,明确任务和目标,由近及远、由重及轻、由点及面地开展工作。 我市将共青城市列为首批省级婚丧习俗改革示范点,积极聘请民政部专家实地指导改革工作。倡导喜事新办,推行集体婚礼等新型婚礼,在5·20等特殊日子举行穿汉服行汉礼集体婚礼,培育节约、文明理念,通过简化流程,压缩时间,约定标准等方式,有效解决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 走进濂溪区赛阳镇金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宽敞的路面,还有一片片美丽的池塘,水清景美。比景更美的是“人”美。金桥村通过制定和实行村规民约,让文明新风尚犹如春风化雨。 “村规民约从具体事情约起来。”金桥村党支部书记饶思钰说,村规民约倡导积极开展文明新村建设、搞好公共卫生、保持村容村貌整洁等。现在,这些观念已经深入民心。 如何保证村规民约的约束力?“村里的道德评议会、村民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将充分发挥作用。”饶思钰告诉记者,这些村民自治组织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协会会长、退休老干部等,他们以“宣传、引导、监督、服务”为基本职责,全程指导、协助村里的各类事务,避免陈规陋习、不正之风反弹。 以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以村民自治引导文明新风,九江已形成了移风易俗长效机制。全市1804个行政村,1757个村按照“一村一策”要求制定了村规民约,1691个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明确婚丧嫁娶彩礼、礼金、酒席桌数、菜品规格、烟酒档次等标准,致力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 今年6月,在瑞昌市黄金乡,红色家书《赵一曼》的演出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瑞昌市持续推进“文化下乡”活动向行政村、社区、学校延伸,年均送戏送文艺活动200余场、送电影3600余场、送讲座展览140余场,农村自办文体活动800余场。 瑞昌百姓乐享的“文化盛宴”只是九江近年来借助文化文娱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筑牢乡风文明文化根基。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才能培育涵养文明的土壤。近年来,九江通过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以“送文明下乡”带动“种文明在乡”。截至目前,全市村民教育培训共涉及3.3万人次。丰富农民业余活动,利用农闲时节、节假日开展“送戏下乡”“全民阅读”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文体活动2.8万次。 此外,九江还不断挖掘本土优势,由本土人物讲本土故事,创本土特色,发挥先进典型的教化引领作用,涵育新时代文明乡风。 移风易俗,彰显社会进步;乡风文明,淳美和谐家园。随着我市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农村乡风正气得到弘扬。阡陌大地,广袤沃土,看今朝,文明乡风劲起,美丽乡村入画来。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