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谈思宏/文 欧阳海员/摄
九江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赋予了浔城独特的文化气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2021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文化强省战略,坚定文化自信、锐意攻坚克难,成功摘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金字招牌。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45.29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庐山市、武宁县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庐山西海荣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瑞昌市被评为全省文化产业10强县。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趋于完善,艺术创作活力充分显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凝聚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离不开文化软实力,开放地位离不开开放的思想和文化,城市魅力的彰显离不开丰富的文化内涵,美丽环境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日常熏陶,幸福生活的追求更离不开人民对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为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九江坚持文化赋能,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扶持,不断夯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编制了《九江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九江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500万元。成立了文旅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出台“文旅贷”扶持政策,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发展创新,发放贷款560余万元。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4922处,新增各类非遗展示馆(厅)18个,非遗传习所39个,新增文化广场204个,新增城市书房17个,阅读驿站78个。建成“五有”标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所242个、站1496个。依托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各类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增添了多彩底色,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如今,在我市各大公共场所,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舞台上、场馆里,好戏连台,精品剧目轮番上演;公园里、广场上,歌舞飞扬,群众欢乐开怀;图书馆、美术馆内,书香四溢,翰墨飘香,老少欢聚挥毫泼墨……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九江自觉承担起“兴文化”的使命任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九江落地生根,书写“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的九江答卷,为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国、全省“两会”等重要会议精神,认真研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制度面对面》和党史学习教育重点书目。大力做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上稿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大学习,开展各类宣讲1万余场次,线上线下累计受众82万余人次。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确定市本级办实事项目清单34项。全市新闻单位组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会议、座谈、培训内容19次。加速媒体融合步伐,全市建成了1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荣获“江西省移动新媒体综合传播力十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紧锣密鼓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新增修水县大桥镇沙湾村等8个全国文明村镇、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等7家全国文明单位。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志愿服务促进中心)2021年5月份挂牌成立。全市建成“五有”标准实践中心16个、所217个、站2229个。共青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列为全国试点单位。加大典型选树力度,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道德典型,人们向上向善,好人文化盛行,文明新风劲吹。其中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7人,省级道德模范11人;中国好人38人,江西好人85人;省级新时代好少年6人。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九江地区在江西志愿服务网注册登记会员46万人,志愿服务组织3880个,累计志愿服务总时长982万小时。讲好九江精彩故事,传播九江最美声音。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市党代会等,推出重大宣传稿件,举办新闻发布会,营造了深厚的舆论氛围,向世人呈现出一个致力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九江、一个在奋斗路上执着追梦前行的九江。
九江在历史上被称为“天下江山眉目之地”,本世纪初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根本原因是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再创九江辉煌 再现九派荣光”需要文化守正创新来绽放新的时代魅力。我市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加强非遗申报和文物保护工作。全市现有1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2个项目列入省级,市级项目已公布9批206项。2020年新增国家一级博物馆2家,国家二级博物馆4家。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亿多元,先后对美孚洋行旧址等40余处国保、省保单位进行文物维修。激发非遗活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家级非遗项目总量达到16项,全省第一。大力推进修水义宁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升级改造瑞昌夏畈镇、德安车桥镇2个省级非遗传承小镇。庐山市蛟塘镇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修水贡砚制作技艺、宁红茶制作技艺入选全国第五批非遗项目。保护濒危剧,对瑞昌采茶戏、西河戏、武宁采茶戏、宁河戏四个地方剧种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创新地方画,积极推广“庐山画派”项目,召开“庐山画派”文化艺术论坛,发布“庐山画派”宣言。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2021年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6000多万元,实施文物保护维修项目12个。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推出《九派云横》等5个720°VR线上展厅、《跟着文物游九江》等10个线上图文展、《耳朵里的非遗——公交车上的非遗展》等2个音频展。成功申报铜岭铜矿遗址、乔麦岭纳入全省“十四五”重大考古调查挖掘项目。浔阳古城、九江阳街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开展国家长江文化公园建设的文物普查和规划设计。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行为,成功破获一起重大文物盗卖案,缴获西周时期编钟一套(9件)。完成了省保单位“八一”起义出发地马迴岭火车站、叶挺指挥部旧址、国保单位同文书院的全面修缮并布展对外开放。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成效明显,4个村入选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九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让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前行中熠熠生辉,让一方沃土更有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我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诗与远方相连,九江各地文旅融合项目表现抢眼。锚定“国际旅游名城”目标,唱响“庐山天下悠”主品牌,塑造“悠然庐山·魅力九江”城市文旅品牌。加快景区升级,庐山西海成功创建5A,5A景区达到2家;新增4A级景区6家,达到23家,实现县域全覆盖。推出了“江西风景‘读’好、跟着课本游九江”主题路线及“山盟海誓”“诗书浔阳”“信步江湖”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策划举办了城市文旅品牌发布会、“红土情深·嘉游赣”文旅推介会;策划开展了建党百年大型直播活动“新时代·瞰百城”之九江专题宣传活动,曝光量近600万人次;面向全国开展了“浔阳文化”征文研讨活动;举办了“九江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鄱阳湖国际观鸟周”等大型品牌文化活动,积极筹办首届庐山全球商界领袖夏季论坛、院士创新论坛,切实增强城市文旅品牌影响力。重大项目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面对疫情考验,创新运用微信、电话、远程视频等“屏对屏”的“云招商”方式。2021年,全市推进文旅项目55个,总投资490.49亿元。启动浔阳古城文化遗址公园、动力机厂历史文化街区、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等建设项目。柘林老镇、华夏阳光微电影小镇等项目建成运营,渔乐方舟、蓝城康养度假村、世纪博纳影视城、国韵文化城等大型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推进顺利。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通过《九江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九派浔阳新体验将不断丰富,“悠然庐山 魅力九江”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美美九江将美美与天下共赏。文化为民守初心,文化惠民落实处。
繁荣文艺创作、优化文化供给、丰富文化生活,是我市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一条清晰主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我市创新出台《九江市人才新政30条》《九江市文化名家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人才培养机制初见成效,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文创设计人才。目前,在中国文联所属十多个协会中,我市拥有国家级会员多达300余人,数量位列全省第一。谷中和创作的剪纸作品《早市地摊》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取得了我市二十年来获国家文艺最高奖项新突破。3集电视纪录片《义门陈》在中央电视台科教栏目播出。武宁采茶戏“游园惊梦”在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播出。黄梅戏《惩恶扬善监察行》唯一代表江西参加全国黄梅戏艺术节展演。以“时代楷模”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英勇事迹为原型的主旋律电影《火焰蓝》正上报国家电影局批复全国上映。“跃上葱茏——九江当代中青年艺术现状展”荣登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是全省唯一在全国重点美术馆举办的专展。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长篇报告文学《井冈山的答卷》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展现大美九江的歌曲《中国风景》已30余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动画电影《江豚风时舞》即将开播。与央视联合拍摄的《义门流芳》文化纪录片在中央10套黄金时段播出,全国关注度一路飙升,被列入省、市文联重点文艺项目,英文版已完成译制,面向全球播出,有力推进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月逐流华》获戏剧中国2020年度话剧类“最佳潜力剧本”。宁河戏《劈山救母》在文旅部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登台压轴演出。
柔软的力量,最能浸润人心,文化就是这样的力量。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聚力,九江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硬力量”。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与时代同频共振,一幅建设文化强市的宏伟画卷正在九江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