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千里京九、百里鄱湖交汇于此,自然资源丰饶;庐山、石钟山、白鹿洞书院、琵琶亭等名胜点缀其间,文化底蕴深厚;全国炼化行业第一家智能炼厂、全球最大锂电池电解液企业、亚洲最大有机硅企业扎根于此,产业基础雄厚。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工业之美,在这里交相辉映。
独特的区位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诸多国家战略在九江叠加。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因江而名、因江而兴的九江,如何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主力、挑大梁?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考察调研,首站就是九江。九江干部群众深受鼓舞。“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中贡献更大力量!”九江市委书记刘文华说。
江海潮涌,风来帆举。牢记总书记嘱托,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高质量发展,正成为九江人的共识和行动。
航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张驰摄(中经视觉)
152公里的责任
0.4个百分点的差距
认识九江,许多人是从庐山开始的。认识庐山,又是从诗词开始的。陶渊明低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浅唱“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苏东坡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据统计,历代题咏庐山的文人墨客达3500余位,留下的诗词超1.6万首。山水之间,古今交汇。庐山被尊为“人文圣山”,是国内首批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然而,作为被寄予厚望的九江文旅产业“龙头”,庐山海拔800米以上核心景区的门票销量近年来一直在170万张左右徘徊,被黄山等远远甩在后头。为什么“龙头”抬不起来?遮挡发展的“云雾”有哪些?九江的干部群众有着清醒的认识——状态不佳。庐山智慧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戴健坦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想法,一度让庐山躺在功劳簿上,改革创新的精气神不足。产品不丰。庐山市环山文旅营销部负责人干卫国说,庐山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够。景区目前仍以门票型观光游为主导。配套不足。庐山市自身还没有火车站;庐山下的柴桑区与庐山景区之间高速公路仍需收取过路费,费用虽不高,但让游客道路心路都不畅快。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体制机制。历史上,庐山管理体制几经变化,长期多头管理,最多的时候“一山六治”。2016年,庐山实行撤县设市留局改革,即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保留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但由于“市局分设”,一体化进程并不彻底。2020年,庐山进一步实行“市局合一”改革,一体化管理体制全面理顺。然而,体制改革好不容易迈开大步,却又撞上持续3年的疫情。在经营机制上,庐山景区的经营主体仍以国有资本为主,习惯于计划经济下的运营模式,思想观念转变不够快,市场化进程有待提速,营销手段亟需丰富。“庐山要发展,关键是体制机制要活起来。只靠政府这只手是不够的,还要用好市场的手,在文旅融合、优化服务、品牌营销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庐山管理局局长、庐山市市长王斌表示,庐山正按照“市场化快速上山、行政化有序下山”的改革路径,接续推进国企改革、不动产确权、旅游上市等工作,加快实现“一体化、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目标。改革尚在磨合,成效已初步显现。2023年,庐山市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499.17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35.82%;实现旅游总收入121.8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29.15%。庐山市委常委、旅发委主任袁勇认为,各项指标的大幅增长,与体制机制改革发力是分不开的。顺应游客呼声,庐山景区门票制度也在改革。2023年9月1日起,庐山景区实行“一票多次多日使用制”。游客只需购买庐山核心景区门票,就可以七天内畅游核心景区及白鹿洞书院、三叠泉等环山十大景区。每年3月还被定为庐山景区“免票开放月”。来自北京的游客罗霞特意来到“庐山恋”电影院,重温这部40余年常映不衰的经典影片。在庐山之行即将结束之际,她意犹未尽地向记者打听:庐山看过了,九江还有什么好玩的吗?这位游客的问题,正是九江文旅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九江集名山、名湖、名江、名城于一体,不少游客却“知庐山不知九江市,上庐山不落浔阳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九江文旅产业发展,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做大庐山”,另一方面是要做“大庐山”。所谓“做大庐山”,就要继续举全市之力做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按照“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的思路,推动景点环庐山布局、线路环庐山设计、产业环庐山延伸、功能环庐山配套。持续深化庐山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机构职能,做到职责清晰、边界厘清,做大做强庐山景区。所谓做“大庐山”,就是把庐山发展放在九江全域旅游发展的层面谋划,以“大庐山”为龙头,带动“环庐山”,搞活“泛庐山”,形成景区旅游、城区旅游、乡村旅游“三箭齐发”的全域旅游格局,着力把九江打造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庐山西海”的名头越来越响亮,成为南昌等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的首选地。西海不是海,而是水域面积达308平方公里的山岳湖泊型景区。虽然西海与庐山在地理上并不相连,但庐山西海的成功开发,已成为九江打造“庐山+”的典型案例。2020年庐山西海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连续七年获评“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长江万古奔流,文脉千年不息。据不完全统计,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九江的课文就有21篇。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的建设,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串珠成链”,石钟山、神雾山、落星墩隔水相峙,“诗意长江”之美悠然绽放。九江学院教授吴国富认为,九江的优势在文化,发展文旅产业要彰显特色,打造重点品牌,比如以白鹿洞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等,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九江市文广新旅局局长徐卿介绍,九江将深耕“山盟海誓”“信步江湖”“诗书浔阳”3条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形成全域能游、多业可游、畅享乐游的文旅大格局。江至浔阳九派分。九江水多,桥也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座跨越长江的大桥,因为它们是这座城市加快对外开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坐标与见证。30年前,公铁两用的九江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九江市浔阳区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隔江“牵手”,京九大动脉从此打通。10年前,九江长江二桥全线通车,进一步缓解了赣鄂两省跨江交通瓶颈制约,标志着九江更加深入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时代。2021年12月,鳊鱼洲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座国内“时速最快”的高铁桥,是北京—合肥—安庆—南昌—深圳南北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节点工程。随着安九高铁的开通,九江迎来高铁时代,开放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每天清晨5点,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杨垏村菜农吴松菊挑着装得满满的菜筐,搭乘全国首条跨省公交17路车,经九江长江大桥,直达九江市中心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京九市场。“最早的两班车,是菜农的‘定制专车’,只按人头收取车票3元,不额外收取货票。”吴松菊说。九江的菜市场上,来自小池镇的蔬菜供应量超过六成。“一个九江城,半城黄梅人”。历来都是沿江商业中心、工业重镇的九江,是吸引对岸居民前来安居乐业的“强磁场”。“过去,多是黄梅人到九江‘淘金’。”湖北省黄梅县委常委、小池滨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小池镇党委书记黄治冶说,随着九江长江二桥建成通车,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两地要素流动、经济交流更加密切,来黄梅投资的九江人不在少数。“2023年以来,九江政府部门已经过来考察了六七个批次。我们也在加快协调推进与九江的国土空间、交通、产业、文化旅游等发展规划的衔接。”近年来,九江与黄冈在加强跨江合作方面动作频频。2021年9月,《九江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跨江合作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的框架协议》正式签订;2022年5月,九江与黄冈共同印发了《2022年黄冈九江跨江合作一体协同发展工作要点》。为更好实现与九江的产业协作,小池滨江新区被湖北升级为省级新区,并专门规划了一块10平方公里的“飞地经济园”——江北工业园,重点发展与九江产业耦合度高的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现代仓储物流等产业。小池港区滨江综合码头则瞄准散货运输,与九江国际集装箱运输形成互补。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为抓手,九江持续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目前已经推出涉及企业经营、医保、社保、公积金、不动产、公安户籍等方面140余项业务,并优化“跨江协作”事项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服务。北向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南向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在推进跨省合作的同时,深化昌九一体化发展,是九江未来最大潜力所在,也是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刘文华说。永修县县长朱超在外招商引资时,经常把永修比喻为“南昌北二环”。昌九快速通道贯穿全境,全省首条跨区域城市公交线路开通运营,南昌轨道交通已经规划至永修城市中心,“很多南昌市民早已将永修当成‘后花园’。”朱超说。2016年成立的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是昌九加速融合的“助推器”。465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里,包括了南昌新建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临空经济区和九江共青城市、永修县的部分区域,成为两市产业交融的“支点”。借助毗邻永修“中国有机硅产业示范基地”的优势,赣江新区布局了一大批下游终端项目,联动南昌、景德镇、宜春等地有机硅产业链式发展;南昌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在赣江新区“安营扎寨”,联动九江、吉安、赣州等地,催生出万亿级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江西省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以省会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此后不久,南昌、九江两市就深化昌九一体化发展战略达成9项合作协议,重点围绕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科技协同创新、文化旅游联动等持续发力,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北跨、南融”步履坚定,“东拓、西连”也呈现新的气象,越来越多的产业共同体涌现:九江与湖南岳阳,安徽铜陵、芜湖以及江苏镇江签署协议,共同打好“长江经济带文旅牌”;以九江瑞昌、彭泽、湖口为重点,联合安徽安庆、池州等市,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化工新材料、金属性材料产业链,共同打造全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江西省冷链物流骨干网赣湘鄂(修水)集配中心项目落户修水,将建成赣西北规模最大、辐射湘鄂的智慧冷链物流园。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要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九江的干部群众对此深有感触。他们认为,“沿江临港、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使九江一直处在江西的开放前沿,也是九江有别于省内其他地市的核心优势。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九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刘文华满怀信心地表示,九江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加快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调研组成员:张曙红 赖永峰 熊 丽 张 虎 董碧娟 刘 兴 辛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