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区党员干部抗洪一线践行“两学一做”纪实
近期以来,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庐山区,受前期强降雨和江湖两股水流的顶托,水情、汛情异常严峻。
一时间,长江告急!鄱阳湖告急!
在 防汛抗洪的关键时刻,在群众生命和财产遭受洪水威胁的紧急关头,全区一个个共产党员,出发了!他们不忘初心,和战争年代的前辈们一样毅然决然继续前进,用 血肉之躯担起百姓希望和嘱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践行“两学一做”,率先垂范,冲锋在前,鲜艳的党旗在大堤上高高飘扬。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堡垒”
我区把防汛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抗洪一线作为当前“两学一做”最大的实践阵地。在滔滔洪水的考验下,一个个基层党组织成为了坚强的“桥头堡”,一个个党员成为了百姓的“主心骨”、成为了防汛抗洪的“排头兵”。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7月6日,虞家河乡芳兰湖堤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在大堤上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响亮的声音犹在耳际。这誓言,是信仰,是力量。
新 港镇把防汛抗洪与“两学一做”结合起来,在大堤上成立6个临时党支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中流砥柱作用,在长江和鄱阳湖大堤上筑起了一座座防洪 抢险的坚强“堡垒”。为了加强防汛力量,新港镇还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和青年先锋队,确保在关键时刻起到带头冲锋作用。在防汛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两 学一做”,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滔 滔洪水中,艰难险阻前,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强面对,风雨同舟,凝心聚力,共同筑起防汛抗洪的“钢铁长城”。面对严峻防汛形势,全区紧急响应,区委常委 一线指挥,区乡村三级联动,75个区直机关、7个乡镇近10000名党员干部在大堤庄严宣誓、24小时驻堤巡防,80多位有防汛经验老党员主动请缨,在防 汛一线讲党课、授经验、带队伍,全区13条堤坝成立了16个抗洪抢险临时党支部,组建了28支党员突击队,组织抢险堵渗41次,转移受灾群众1026人, 为全区人民筑起了一条牢固的“防洪堤”。
如今,水位居高不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正带领全区广大群众全力以赴日夜奋战在抗洪一线,24小时巡堤、查险、除险,以实际行动保护长江、鄱阳湖干堤万无一失。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我 虽然年纪大点,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地形和防汛重点非常熟悉,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有义务到一线去参加防汛”。有着48年党龄的姑塘镇姑塘社区老党员周 斯茂话音刚落,就扛起工具随队伍一道赶往堤坝。大汛面前,姑塘镇10余名老党员主动请缨,积极参加党员突击队,他们在风雨中与干部群众一路并肩前行,冲锋 在前,不怕苦,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谱写了一曲老党员不“褪色”的动人篇章。
“在防汛过程中,水利技术人员就是大坝的‘医生’,既要对险情做综合的人力部署和调度,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治疗’好险情。”
在坚守大堤的日子里,可以说,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就文学清的身影。作为一名党员,已经59岁的水利工程师文学清始终冲锋在一线,有着年轻人的干劲和激情,不 管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他都会早中晚对东升堤、益公堤进行认真巡查,一个来回就是30多公里。每次巡堤,他还会到各个哨棚认真询问,教授巡堤要点。哪 里出现险情,他不顾个人安危,亲力亲为上前处置。
风雨作证,支部是冲不垮的堡垒!
洪涛作证,党员是压不倒的旗帜!
洪水还未退去,防汛抗洪战斗仍在继续。哪里最艰苦、哪里有险情、哪里群众最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群众感叹:看到党员,看到干部,就感到温暖,就看到了希望,对战胜困难就充满了信心。
关键时刻挺得住,危急关头战得胜。什么是顶梁柱?什么是主心骨?这,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员,在防汛抗洪一线,用行动践行对人民群众的诺言。他们冲锋在前,临危 不惧,公而忘私,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城”,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矗起了一座勇斗洪魔、夺取胜利的丰碑。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