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了,村里人办酒宴,花费起码比以前节省三分之一。”随着近些年经济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曾经一度追求“奢侈”生活。说起树文明新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前后的变化,都昌县狮山乡竹峦村支部书记邵同微感触最深。
“那时候办酒席,每桌发一条价格很贵的香烟,20多个菜,而且不乏甲鱼、黄鳝等高档菜肴,常常剩下很多菜。”邵同微说,风气一起,就很难刹住。很多村民出于面子盲目讲排场、搞攀比,甚至出现过借债办酒席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不能继续下去。”从2017年开始,村里“餐桌上浪费”的现象,有了彻底改变。
2017年上半年,村里发出倡议,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并且倡导外嫁姑娘不收或少收彩礼。倡议发出后,村党支部注重发挥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作用,村里的老党员、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长辈等乡贤都纷纷加入。只要村里谁家有办酒宴的计划,乡贤们都会自发上门劝导,弘扬文明倡树新风。2018年农历正月,邵同微的大女儿出嫁,他不收女婿家的彩礼,只花了3000元简单办婚礼的酒水钱。
“现在村民办酒席,每桌不多于两包香烟,上十道左右实惠可口的农家菜。也不用上门去劝说,村民都是主动简办,‘餐桌文明’的风气已经形成。”邵同微对于酒席简办的说法,村民张长春也感同身受:“我们株树自然村以前办酒席,全村每家每户都去吃,现在每户人家只有一个人去吃,节省多了!”
文明新风的形成,不仅表现在竹峦村村民的餐桌上,还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竹峦村属“十三五”贫困村,近年来村民理事会牵头进行村庄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各个自然村的乡贤带头对村道村巷、房前屋后、沟渠河塘等进行全面整治,栽树植草,扮靓家园。在外创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株树自然村村民曹礼峰,2015年牵头成立村民自治理事会,设立村级公益基金,动员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出外务工村民捐款,当年就收到10万余元,村里将爱心捐款用于孝老敬亲、奖教助学。“竹峦村2018年顺利实现整村退出贫困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精神面貌也要越来越好。”邵同微说,近些年脱贫攻坚,村民们富了“口袋”,在同心共奔小康的路上,“富脑袋”同样重要。(汪国山 李良华 李韧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朱曦薇)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