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生活方式早已改变,如今忙碌了一天的他们,闲暇之余有了多样选择:看书、读报、上网、看电影,甚至参加培训,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都昌县西源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并对全乡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长期规划和安排。
加强文化综合站的阵地建设。一是新建乡文化中心。针对西源乡原文化站面积小、年久失修,不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实际需求,西源乡党委、政府投入150余万元,在集镇上新建了西源乡文化中心,目前文化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文化中心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是集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办公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中心,新文化中心的建成、使用为西源乡人民提供了一个室内健身、活动的好场所,为乡文化站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因地制宜确定活动阵地。充分利用西源乡自然村祠堂分布广、场地较大的特点,发展其成为农村民俗节庆的主要阵地,开展文化宣传工作。将部分闲置且无安全隐患的校舍、办公楼也统一纳入文化宣传阵地。三是规范文化场所标识、制度建设。对全乡文化活动中心统一制作标识牌,结合各村特色更新宣传栏和制度牌,如各宗祠场所结合宣传当地家风家教、村规民约等。四是配齐必要的硬件设施。尽量为每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配备好图书、电子阅览设备、音响、球类器材、棋类器具等,丰富文化活动中心的功能。
优化管理和服务队伍的建设。加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各中心择优选聘1名专职人员对文化活动中心进行管理,要服从乡、村制度安排,确保活动中心免费开放、活动经常,规范发布活动信息,让人民群众满意;加强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文化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将有特长的人员组织起来,建立广场舞队伍、太极拳队伍、赣剧剧团、书法爱好者协会及各类文艺小分队,经常性开展文艺表演和交流。
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是结合本地特色,每月开展文化活动。指导各村文化活动中心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活动。鼓励各村自主编排创新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着力挖掘民间文化艺术的文化内涵,做好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工程,建设本区域的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西源乡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二是积极应对文化市场发展新形势,加强文化内容监管,强化价值导向,遏制农村低俗文化的传播扩大,按照场所阳光、内容健康、服务规范、业态丰富、受众多样、形象正面的目标,深入推进农村文化全面发展。(吴招福 黄凡奇)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