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夏季最热的一个节气——“大暑”正式登场。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记者在街头发现由于高温酷暑,街道比较冷清,出行的市民纷纷轻装上阵,年轻人并不怕烈日灼伤,小背心与短裤随处可见。大多数年纪稍大的市民则为了防晒穿着长衣长裤,更有用头巾把脸包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的,可谓是“全副武装”。
一市民“全副武装”出行。
市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潘晶介绍,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各地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大暑基本上全国都保持在高温情况,这时我们需要注重防暑降温。”潘晶告诉记者,大暑节气在民俗一块主要体现在吃。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块:一种是凉性食物消暑,另一种则是热性食物。“九江属于长江中下游地段,到了大暑时期,九江人也非常注重去暑降温,比如古时候会有饮伏茶的习俗,人们会在村口的凉亭中放置一个小茶摊,供来往的路人饮茶。”
种种趣味盎然的大暑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也给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色彩。潘晶提醒,大暑天气炎热,人们在工作、出行的同时,还需注意自己的身体,谨防中暑。“身边多备一些淡盐水,及时补充水分,另外就是多备一些解暑药品,比如藿香正气水、人丹,以备不时之需。”(记者 余超/文 徐田刚/摄)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