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头条热点
动态要闻
文明创建
文明实践
文明培育
专题专栏
公示公告
    首页 > 九江文明网 > 新闻 > 文明风采
    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有这样的一群医师 以博爱之心守护精神家园
    日期:2019-08-20        来源:        访问量:

      在九江,有一个默默奋斗在精神卫生战线上的集体——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或许在世俗眼中,这家精神专科医院就是“疯子”的集聚地,但在医生眼中,这里却是自己应该全力守护的精神家园。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这条高尚却充满坎坷的道路上,无数五医院的医生,因投入而忘我、因责任而坚守,因热爱而白头。他们不求回报、不计时间、不畏劳累,只为患者能有尊严地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或是在有限的医学下,给予尽可能多的关怀与温暖。

      他们用博爱之心,为精神病患者构筑了一个充满温情的精神家园。

      精益求精 康复就是心愿

      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018年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精神障碍患者达2亿4326万4千人,总患病率高达17.5%。

      作为治疗精神疾病的专科医院之一,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承担着治疗赣鄂皖三生交界处众多精神病患者的重任,为了提高治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总有人愿用毕生心血推动着精神医学弯道超车。

      吴洪军,市五医院副院长、市首批名医工作室领衔人,从医35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该院于全省同级医院率先引进电脑心理测验及智力测验,以及催眠治疗及认知心理治疗等新技术、新项目,并积极运用于临床,同时完成了《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心理社会干预研究》课题研究,对降低精神分裂症复发率,减少精神残疾及智力残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目前世界精神科临床物理疗法中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为了引进该技术,精神七科负责人杨盛洲积极参加培训获得MECT治疗资质。这些年,通过MECT、药物、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的组合治疗法,已有不少患者的病情,在杨盛洲及其团队的帮助下,得到完全控制。

      面对日益增加的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科、儿少精神科主任张懿上任后不久,即开设了心理睡眠门诊,并开展了多导睡眠监测、认知治疗、行为治疗、森田疗法、经颅磁刺激治疗、音乐治疗、沙盘治疗等,如今每年有4000多人,在这里解决了病魔的困扰。

      在精益求精、提升医技、造福患者的道路上,五医院人亦从未止步。吴洪军在年近60时,通过了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格考试,更好的将心理咨询及治疗运用至临床中;精神二科主任吴红东,为了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早在1991年就自行参加了心理学函授,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培训;老年精神科主任叶慧,工作之余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心理治疗师证……正因为有了这群医者的孜孜不倦与超越自我,越来越多的患者才能从阴暗回到光明。

      不辞辛苦 治病就是责任

      不同于其他疾病,精神病仍是一个极具标签化、令人恐慌的病症。因此,很多患者家属都极力隐瞒。

      吴红东在27年的从医经历中,见过不少因羞于让邻居知道家中有精神病患者,非要等到晚上才带着病人来医院看诊的家属。对此,他总是理解并迁就,加班加点成了经常。无独有偶,吴洪军身在管理岗却一直坚持每周两个门诊,因医术精湛、耐心细致,他的专家门诊量一直排在全院首位;精神一科主任黄少南,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到半小时,带着笔记本穿梭在各个病房内,熟悉新病友,查看昨天被治疗的病友效果如何,了解重点病人的大致情况,写满的笔记本几乎堆满了他的案头;精神四科负责人刘浔雄,十年前即不计个人得失为患者每月复诊,平均每次都要40分钟至1个小时,面对这些额外的工作量,他却说能看到患者重新拥抱生活,所有辛苦都值得。

      流淌在五医院人血液中的敬业与担当,不仅令医院患者受益良多,同时还通过援建与救灾等方式,如蒲公英般将福音飘洒至其他地区。

      2008年,精神六科主任夏志敏和康复科负责人谢振强奔赴四川省青川县房石镇一线进行抗震救灾工作,为受灾群众送医送药,为有心理障碍的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及治疗,获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5年8月,医务科负责人何斌主动申请为江西省第八批援疆医疗队队员,来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当地的州医院进行为期1年半的援建。面对语言沟通不畅、精神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等重重困难,何斌一一克服,于2016年6月在州医院正式建立起精神科,填补了当地空白。同时,他还带领医务人员,在地广人稀的边疆地区行驶3000多公里,为各个县筛查及鉴定重性精神障碍患者400余人,对维护当地的社会安全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心换心 患者就是亲人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拳打脚踢、恶语辱骂甚至威胁常在病区发生,令医生们

      忍受难以想象的辛酸,但他们也如正常人一般,能感受到尊重与爱,一旦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起来,医生就成为了病人心目的“山”,是真正可以信任与依靠的人。

      9年前,夏志敏接诊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及顽固性幻听的15岁少年。这些年,夏志敏多次鼓励少年坚持治疗,并进行心理疏导。在他的帮助下,少年顺利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并积极参与暑期打工,努力融入社会。如今,已在杭州参加工作的少年仍会定期回到医院进行复诊,每次复诊时,他都会主动分享近段时间的工作与生活,就像老友一般。

      虽然很多精神疾病的疗效较为缓慢,但因为有了医生的坚持与真心,往往能改变患者的命运。3年前,李祺(化名)诊断出患有精神分裂症。经过半年多的住院治疗,症状基本消失,但出院后,因身边的亲戚朋友刻意躲避和找工作多次被拒绝的经历,令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对此,刘浔雄不抛弃不放弃,坚持每月为李祺进行心理治疗。一年半后,李祺开始帮着父母打理家中的生意,前不久还凭自己的能力投资赚了一笔钱,购入了一套房产。

      正因为看到亲人在医院能享受到世间少有的温情,家属们往往想通过“红包”“礼物”等方式来表达感激之情,但医生们每次在“被迫”接收后,都会以其他的方式返还。

      曾有位患者家属来院取药时,偷偷将400元钱塞进叶慧的抽屉里,离开医院后才打电话感谢多年来叶慧耐心给他的老父亲治病,请务必收下这份心意。几个月后,老人因未能坚持服药导致病情复发再次住院治疗,叶慧悄悄地将钱为病人交了住院费,并在老人康复出院时将收据交给了家属。

      因医技精湛、态度谦和,张懿也曾收到很多感谢信和“红包”。每一次,他都会把钱充入患者的住院费或伙食费。唯有一样东西,他收下了,并珍藏在自己的办公桌抽屉里。这是一双手套,不足十元,却装满了来自贫困患者家属的谢意,每当看到这双手套,总能激励着张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已有 人赞过

​浔城四月 只此青绿
​浔城四月 只此青绿
【宣传阐释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单位第36期
127场活动掀起垃圾分类新热潮!九江中心城
  • “垃圾分类一小步,文明生活一大步。”今年一季度,九江中心城区以127场垃圾分类主题宣传
打造书香社区 共建文明城市
打造书香社区 共建文明城市
  • 文明实践照亮成长路 “宝贝出村” 开启文化之旅 
  • 【“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都昌县:特色文化课赋 
友情链接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江西 | 江西文明网 | 九江新闻网 | 中国九江网
九江文明网
九江市委宣传部 九江市文明办
九江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九江新闻网技术部 ©copyleft